专业的企业品牌舆情管理解决方案

|合规技术手段|优质品牌内容|权威媒体平台|

国际驰名双标,“联合利华梦龙们”还能在中国横多久?

时间:
来源: 熨斗先生MrIron

联合利华旗下的梦龙冰淇淋用料双标事件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近期,有网友在社交媒体曝光联合利华公司旗下的梦龙雪糕产品中外用料不同,存在“双标”行为。

随后,梦龙给出官方解释说使用植物脂肪是为了环保,但后来又删除了相关文章。

国际驰名双标,“联合利华梦龙们”还能在中国横多久?

网友的讨论和抵制声音越发强烈,最终联合利华回应梦龙双标事件:承认梦龙在欧洲使用浓缩奶,在中国用奶粉。

联合利华全球副总裁曾锡文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中国用的是复原奶,即奶粉加水,欧洲用的是水加浓缩奶。欧洲鲜奶难以运到中国来,而中国的产地存在供应问题,所以只能用奶粉代替。

国际驰名双标,“联合利华梦龙们”还能在中国横多久?

说到供应问题,熨斗先生不禁想问一句:中国是没有奶牛,还是中国的奶牛不产牛奶?给中国使用植脂是为了环保,不给中国用鲜奶是供应问题,真是既要当婊子,又要立贞洁牌坊。 

国际驰名双标,“联合利华梦龙们”还能在中国横多久?
国际驰名双标,“联合利华梦龙们”还能在中国横多久?

然而,外企在中国的双标行为并非梦龙一个个例,之前爆出的奔驰E级轿车中国与国外排量不一样,丰田和本田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强度不一……

为何外企双标现象如此普遍?难道中国消费者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01 企业以赢利为目的,为使利益达到最大化,外资企业不惜损害中国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长期以来,外资企业看到了庞大的中国市场,也自信于自身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绝对优势,以及中国消费者对他们的信赖。

这类企业企图用最低的成本博取最大的利润。联合利华梦龙冰淇淋使用的奶粉加水成本就比使用浓缩乳便宜不少。

0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经济发展原因,我国在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方面尚未完善,相关标准不够健全也给了国外一些利益熏心的企业钻了空子。

梦龙冰淇淋在中国走的是高端路线,价格比国产雪糕高出好几倍,但却按照中国普通雪糕的标准来生产。

国际驰名双标,“联合利华梦龙们”还能在中国横多久?
国际驰名双标,“联合利华梦龙们”还能在中国横多久?

 

03 我国企业在某些领域上落后于国外企业,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

我国高端市场的产品几乎难寻国货,我国大部分企业仍在中下游徘徊,没有话语权。

过去国外知名企业在中国国内巨大的市场几乎没有能构成威胁的竞争对手,它生产什么中国人也只能用什么。

04 国人的文化不自信,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让外国企业有了可趁之机。

在过去,我国经济各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我们对外国的事物也更加向往和崇拜。它们的某些方面在当时确实做得比我们国内好。

久而久之,国人就很容易形成外国的东西就是比中国的好的观念,我们对他们的品牌和产品也就更加的信任和依赖。一些外国企业就仗着我们对它们的爱而有恃无恐,为所欲为。

时有发生的外企双标事件着实令人愤慨,中国的消费者们对外国品牌的追捧也逐渐由狂热回归理性,从如今的群情激愤中希望双标的外企们能得到一些启示。

① 品牌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良好的口碑能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提高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忠诚度。

然而良好的口碑依赖于过硬的产品质量, 在产品品质上弄虚作假的联合利华梦龙们,最终会败光消费者的好感,影响品牌的传播。

知名品牌创建不易,企业应该花大力气把产品做好,提高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弘扬自己的品牌文化,不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丢了自己的口碑,最终导致从万人空巷到万人唾弃的悲惨局面。

②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企业开始崛起,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外资企业如果想要抓住中国这个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就该革故鼎新。

彻底放弃过去在中国双标的那一套,认真动动脑筋用过硬的产品品质、优秀的品牌文化来吸引并抓住中国新生代消费者。不要再搞“双标”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

如果已经做了,就要思考如何公关获得消费者的原谅,而不是语焉不详,这样只会让自身品牌深陷舆论漩涡。

国际驰名双标,“联合利华梦龙们”还能在中国横多久?

③ 企业的经济利益不能建立在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之上。

梦龙雪糕在中国降低标准,压缩了成本,短期内确实可以获利。但此次事件曝光后严重地影响了该品牌的形象,遭到了消费者的抵制,说不定哪天就要在中国市场上说拜拜了。

国际驰名双标,“联合利华梦龙们”还能在中国横多久?

 

俗话说,顾客就是上帝。在产品上搞小动作,不尊重消费者最终导致自身品牌受损,简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所以,做企业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羽毛,羽毛掉了就像中年脱发——很难长回来了。

消费者是基础,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情绝对不能做,否则将会受到严重的反噬。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化,消费者的消费观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外企们过去的在中国疯狂赚钱的老方法已经行不通了。

它们迫切需要重新学习,了解变化的中国市场,学习如何公关新生代消费者,如何尊重消费者。在中国的市场上继续发挥他们的品牌优势。

上一篇:赢了官司,输了舆论,泸州老窖究竟做错了什么?

下一篇:营销与公关危机只在一念之间:李诞带货被罚87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