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元破壁!莫言开公众号上热搜,没想到连作家也开始……
与教科书上的作者聊天,还是诺贝尔文学奖级别的大咖,你想过吗?反正熨斗先生是没想过会有这种机会,上学的时候常常只是在内心感叹他们好厉害。
而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一天真的到来了!让我们实现了与作者对话,如果不想再做阅读理解,或许你上网问问作者,说不定就会有答案呢。
史上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开公众号了!没错,就是那位写过《红高粱》《丰乳肥臀》《蛙》等作品的山东高密人管谟业——莫言。
一、《莫言开公众号啦!》不到24小时,阅读量超10W+
8月9日,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同名微信公众号“莫言”正式运营,一篇《莫言开公众号啦!》一经发布便引发朋友圈刷屏,阅读量早已突破10w+。
在这篇推文中,莫言通过视频来了一段快问快答,敏捷的思维、幽默的表述,将他口中那个“更加全面”的自己隔着屏幕送到读者面前。
“饭量大、睡眠少、体力好”
“写作的癖好过去是抽烟,现在是喝酒”
“如果不当作家,想去打铁。”
很日常但又令年轻人好奇的事,大家纷纷表示以后会准点搬好小板凳等他更新文章。
为了能和年轻人聊聊天,莫言承诺,每周一晚十点相见。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自己不被这个时代过早地淘汰,也使他的文学创作能够充满鲜活的时代气息。
17号,#莫言回复网友留言#上了微博热搜。
“如果再加一个写作爱好的话,那我就烫脚,你烫头我烫脚,看看谁的身体好。”
这周一的推文“莫言回复网友提问(完整版)”里,莫言的回复很真诚,也很接地气,大家纷纷调侃原来我跟诺贝尔奖得主的共同点就是万事先百度!
莫言的此举,让熨斗先生想到另一位跟他同龄的作家郑渊洁,他在与年轻人交流时也总是金句频出,网友亲切称呼他为郑爷爷。
这两人都太可爱了!不愧为文学大师,张口也能来段子,果然能舞文弄墨的人也能妙语横生啊。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可以看到两人在线连麦呢。
也许这两人真的就是不惧怕变化,跟时代同步,学习新事物,接受新思想,改变旧观念,保持活力、进步的典范吧!
二、你以为莫言开公众号只是开公众号吗?
熨斗先生看到公众号“莫言”的认证信息显示,注册于2021年6月29日,7月8日认证为“莫言”,其账号主体为“上海真魁创意策划中心”。
据了解,公众号由莫言和读客团队一起在做,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01 拉近与新生代读者距离
公众号并不是莫言涉足网络世界的首次尝试,早在去年,他就开设了个人抖音号讲述他文学创作背后的故事、分享个人生活。
而正如莫言所说的“我想跟年轻人聊聊天”,公众号更注重与年轻人的对话。莫言特地挑选了一些有趣,或者“难住了”他的留言,公开进行回复。
了解年轻人口中的“烫头、瑞斯拜、YYDS、次元壁……”,用年轻人熟悉的方式,说年轻人关心的问题。
02 开设与粉丝互动的新渠道
跟时代同步,保持活力的也不止莫言一个。去年11月,时年78岁的作家冯骥才入驻抖音。
他说:“今后我将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人生的‘四驾马车’……”
此外,作家余秋雨、贾平凹、阿来等也都拥有自己的抖音号,刘墉、马家辉、周国平等还玩转了小红书。
入驻社交平台是一个自我突破,借助这个平台,和喜欢文学的年轻朋友们展开交流,互动。通过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和人生感悟,让更多的人爱上文学、爱上阅读,还能培养自己的私域流量。
03 在文学创作上寻找更真实的情感
莫言公众号的出现打破人们对于文学和作家认识的惯性思维,文学没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他认为“文学最大的用处在于没有用处”,文学是潜移默化注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的。
莫言在推文中坦言,要学语言、思想、习惯,以及年轻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我想通过跟年轻人的交往,使自己变得年轻,使自己接地气。使自己与当下这个社会的最有朝气、最有力量、最有希望的一群人,建立一种密切的联系。”
真正的作家应该与读者保持最紧密平等的联系,想读者所想,说读者所说,写读者所写。
结语
原来诺奖作家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莫言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作家与读者之间的社交距离以及沟通方式,也为自己建立了多元化形象、丰富粉丝圈层、开展作品宣发推广的新基站。
与年轻人沟通,始终保持平等的对话、谦逊的语气和松弛的态度,一点都看不到架子,或许大家就是大家吧。
当他主动拥抱互联网,寻找突破口时,更显得莫言是一个真实的人。